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旧版回顾
今天是:
新闻视界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视界>>新闻视界>>正文

镜头|“艾粽”诗有情

发布时间:2022-06-03  浏览次数: 次  来源: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



“碧艾香蒲处处忙。谁家儿共女,庆端阳。”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、天中节等,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2009年,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节日来临,新疆人们会包粽子、踏青采摘艾叶,各族人民会一起跳起舞蹈,也会举行赛龙舟、旱地龙舟、摘桑葚、品美食等活动,在营造浓浓节日氛围、增进民族团结、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,认人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魅力。


图片1.png


端阳采撷(宋 许文通)

玉粽袭香千舸竞,艾叶黄酒可驱邪。

骑父稚子香囊佩,粉俏媳妇把景撷。


情浓端午,让“艾”回家。艾草可以食用补中益气,也可以药用治疗心悸、肠胃、风寒、湿痹等疾病。端午节当天,人们或自己采摘、或市场购买,拿一把艾叶回家,既能起到祛除蚊虫的效果,又可当作药材,以备不时之需。(陈聚涛 摄)


图片2.png


端午 (唐 文秀)

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;

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


端午节怎能少得了“点朱砂”这一传统习俗,瞧!哈密市伊州区蓝天幼儿园的老师在小伙伴们额头正中点上朱砂,意为开启智慧,也寓意身体健康、平平安安。(黄子赫 摄)


图片3.png


乙卯重五诗(宋 陆游)

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

旧俗方储药,羸躯亦点丹。日斜吾事毕,一笑向杯盘。


端午节也是各族人民团结的节日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,伊州区组织干部进入社区群众家中,大家一起动手,捋粽叶、装糯米、放蜜枣、捆绳子,在相互交流中,更加拉近了感情,增强了团结。(梁瑞雪 摄)


图片4.png


节令门 端阳 (清 李静山)

樱桃桑葚与菖蒲,更买雄黄酒一壶。

门外高悬黄纸帖,却疑账主怕灵符。


包粽子聚起邻里情。伊州区东河街道迎宾社区开展了集体包粽子活动。拿粽叶、舀糯米……社区的居民们包出的不仅仅是粽子,更是对生活的热爱。活动过程中,大家唠着家常,说着心里话,有说有笑、其乐融融,瞬间更加拉近了社区居民的心。(曹新加 摄)


图片5.png


七律 端午(唐 殷尧藩)

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;
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

鬓丝日日添白头,榴锦年年照眼明;

千载贤愚同瞬息,几人湮没几垂名。


包粽子、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。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,增强各族群众对祖国文化的认同,幼儿园的老师们从娃娃抓起,手把手教孩子们包粽子。看!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,心里别提多高兴了。(黄子赫 摄)


图片6.png


《竞渡诗》(唐·卢肇)

石溪久住思端午,馆驿楼前看发机。

鼙鼓动时雷隐隐,兽头凌处雪微微。

冲波突出人齐譀,跃浪争先鸟退飞。

向道是龙刚不信,果然夺得锦标归。


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,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,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。2011年5月23日,赛龙舟还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在新疆,孩子们虽然不能像南方的小朋友一样在水里划龙舟,但是划起旱龙舟、舞起龙船也一样自得其乐。(黄子赫 摄)


图片7.png


《端午日赐衣》(唐·杜甫)

宫衣亦有名,端午被恩荣。

细葛含风软,香罗叠雪轻。

自天题处湿,当暑着来清。

意内称长短,终身荷圣情。


端午节作为一个集祈福辟邪、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,各地风俗有所不同。在哈密,人们把编制而成的红绳,或悬于门首,或系于孩子手臂、脚脖,或挂于床帐,在祈福祖国繁荣昌盛的同时,希望给孩子们带来一年好运。(黄子赫 摄)


(哈密市伊州区纪委监委 梁瑞雪 整理 | 责任编辑 丁玮琦)


上一条:特别策划 | 选择
下一条:镜头 | 瓜乡诗意浓

关闭